【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及翻译】一、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是一篇记述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早年立志为国为民的文言短文。文章通过范仲淹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他胸怀大志、不慕荣华、心系天下的高尚品格。文中提到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成为后世传颂的座右铭。
本文不仅记录了范仲淹的个人志向,也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精神。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文章传达了一个人如何在艰难环境中坚持理想、追求正义的价值观。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 范仲淹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 |
| 读书不辍,夜以继日。 | 他勤奋学习,日夜不息。 |
|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他常自言:“士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
| 家贫,无以为生,尝粥饭,不改其志。 | 家境贫困,生活艰难,曾吃粥度日,但他的志向从未改变。 |
| 或劝之曰:“汝何苦自苦如此?” | 有人劝他说:“你为何如此自讨苦吃?” |
| 曰:“吾志在天下,岂为一身之安乎?” | 他回答说:“我的志向在于天下,怎能只为自己的安逸?” |
三、结语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虽篇幅简短,却深刻展现了范仲淹的高远志向和坚定信念。他的精神激励了无数后人,尤其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更显其思想的深远意义。这篇文章不仅是对范仲淹个人品质的赞颂,更是对“士”这一传统知识分子精神的弘扬。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不仅能了解历史人物的志向,也能从中汲取力量,思考自己在当今社会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