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罪定义是什么?】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罪,是指违反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以牟利为目的,将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擅自转让、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流转的行为。该行为严重扰乱了国家土地管理秩序,破坏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被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为犯罪行为。
一、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的规定:
> “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构成要件
要件 | 内容说明 |
主体 | 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但主要针对非法转让或倒卖土地使用权的个人或企业 |
主观方面 | 必须是故意,且以牟利为目的 |
客体 | 国家对土地使用权的管理制度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
客观方面 | 实施了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的行为,且情节严重 |
三、相关概念辨析
概念 | 定义 | 与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的区别 |
土地使用权 | 指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利,通常通过出让、划拨等方式获得 | 是非法倒卖的对象 |
合法转让 | 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依法进行的使用权转让 | 不构成犯罪 |
非法转让 | 未经批准或违反规定,擅自转让土地使用权 | 可能构成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
倒卖 | 以牟利为目的,将土地使用权转手卖给他人 | 属于非法倒卖行为的一种 |
四、认定标准
- 是否以牟利为目的:这是判断该罪的重要前提;
- 是否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如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未按用途使用等;
- 情节是否严重:如涉及土地面积大、获利金额高、造成重大损失等。
五、典型案例(简要)
某房地产公司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擅自将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给个人用于建房,非法获利数百万元。后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最终被法院以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罪判处刑罚。
六、结语
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罪是一种严重扰乱土地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不仅损害国家利益,也影响社会公平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该类行为的打击力度,是维护土地管理秩序的重要举措。
总结:
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罪是指违反国家土地管理法规,以牟利为目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的行为。该罪名在刑法中有明确界定,构成要件清晰,司法实践中需结合具体情节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