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牧归荑的出处】“自牧归荑”出自《诗经·邶风·静女》。这是一首描写男女相约、互赠信物的诗歌,表达了爱情中的纯真与美好。其中“自牧归荑”一句,意指女子从野外归来,带回了初生的茅草(荑),象征着她对恋人的深情与关怀。
一、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共305篇,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静女》是《邶风》中的一篇,讲述了一位女子与恋人相约在城隅,女子迟到后送来野草作为礼物,男子感动不已,表现出对女子的爱慕之情。
“自牧归荑”是这首诗中的关键句子之一,字面意思是“从牧场归来,带着初生的茅草”,这里的“荑”是一种嫩草,常被用作爱情的象征。整句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女子温柔、含蓄的情感表达。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自牧归荑”的出处及相关信息,以下为详细表格:
二、表格:自牧归荑出处及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诗经·邶风·静女》 |
| 原文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
| 作者 | 不详(《诗经》多为无名氏作品) |
| 朝代 | 先秦时期(西周至春秋) |
| 意思 | “自牧归荑”意为“从牧场归来,带回初生的茅草”。这里的“荑”象征纯洁、美好的爱情。 |
| 背景 | 描写一位女子与恋人相约,女子迟来,送来了野草作为信物,男子深感其情。 |
| 主题 | 爱情、思念、纯真情感 |
| 文学价值 | 展现了先秦时期民间爱情诗的风格,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
三、结语
“自牧归荑”虽仅四字,却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意味。它不仅是《诗经》中一首经典爱情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细腻表达与深刻理解。通过对该句的解读,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浪漫情怀,也能更好地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