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蛇尾的成语解释及意思】“虎头蛇尾”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事情开始时声势浩大、气势十足,但到了结尾却草草收场,显得不够圆满或缺乏后劲。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事物发展过程中前后不一致、开头好而结尾差的现象。
一、成语解释
- 出处: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虎头蛇尾,不足为外人道。”
- 字面意思:虎的头大而美丽,蛇的尾巴细小而无力。
- 引申意义:比喻做事有始无终,开头热烈,结尾乏力;或指文章、作品结构不合理,前半部分精彩,后半部分平淡甚至失败。
二、成语用法
用法类型 | 说明 |
作谓语 | 用于描述事情的发展情况,如:“这篇文章虎头蛇尾,让人失望。” |
作定语 | 用于修饰名词,如:“他这次的表现虎头蛇尾,令人遗憾。” |
作状语 | 较少使用,但也可表示行为方式,如:“他做事总是虎头蛇尾。”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有始无终、半途而废、草草收场 |
反义词 | 善始善终、一以贯之、善始善终 |
四、例句分析
例句 | 解析 |
他写的文章开头很有气势,但后面却虎头蛇尾,让读者感到失望。 | 表示文章结构不完整,后半部分没有延续前半的精彩。 |
这个项目一开始大家热情高涨,后来却虎头蛇尾,最终未能完成。 | 形容项目进展不顺利,缺乏持续的动力。 |
五、总结
“虎头蛇尾”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的成语,常用于评价事物的起承转合是否合理。它提醒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注重整体的连贯性和完整性,避免因后期疏忽而导致前功尽弃。无论是写作、工作还是生活中的各种事务,都应追求“善始善终”,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