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所立刘协史称什么】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外戚与宦官争权,社会动荡不安。董卓作为一位手握重兵的军阀,在公元189年进入洛阳,废黜少帝刘辩,拥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改元“永汉”,史称其为“汉献帝”。这一事件标志着东汉王朝进一步走向衰落,也开启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的序幕。
一、董卓所立刘协的历史背景
董卓原为凉州军阀,凭借武力控制了京城洛阳。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试图通过控制皇帝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在废黜少帝后,他选择年幼的刘协作为傀儡皇帝,以此增强自己在朝中的权威。然而,董卓的专横跋扈最终引发了诸侯的不满,导致他被部将吕布所杀。
二、刘协的历史称谓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刘协 |
即位时间 | 公元189年(永汉元年) |
年号 | 永汉(初期)、建安(后期) |
谥号 | 汉献帝 |
在位时间 | 公元189年-220年 |
结局 | 被曹丕逼迫禅让,退位后封山阳公 |
三、历史评价
刘协虽为皇帝,实为董卓、李傕、曹操等权臣手中的傀儡。他在位期间,国家分裂,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尽管如此,他并未主动参与政治斗争,而是保持了一定的隐忍与克制,因此在后世评价中,他被视为一个“无能而有德”的君主。
四、总结
董卓所立的刘协,史称“汉献帝”。他是东汉末代皇帝,虽名义上为天子,实则受制于权臣。他的即位标志着东汉王朝的彻底衰落,也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埋下了伏笔。从历史角度看,刘协的命运反映了乱世中皇权的脆弱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