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弩之末的含义】“强弩之末”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韩信列传》。原意是指强劲的弓弩射到最后一程时,力量已经衰竭,无法再穿透薄绢。后用来比喻强大的力量或气势到了尽头,已经无力回天。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强弩之末 |
拼音 | qiáng nǔ zhī mò |
出处 | 《史记·韩信列传》:“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 |
释义 | 比喻强大的力量或气势到了尽头,已无力回天。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事物发展到极限,难以继续推进。 |
近义词 | 力不从心、江河日下、日薄西山 |
反义词 | 方兴未艾、如日中天、蒸蒸日上 |
二、使用场景
1. 形容事业或势力衰退:如某公司因管理不善,逐渐走向衰落,可说“公司已成强弩之末”。
2. 描述个人状态:如一位老将年事已高,身体不再强壮,也可用此成语来形容。
3. 评论局势变化: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当某种趋势明显减弱时,可用此成语表达预测。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 避免误用为“强弩之力”:有些人可能误将“强弩之末”理解为“强弩的力量”,这是错误的。
- 不要滥用在积极情境:该成语多用于负面或中性语境,不宜用于形容积极向上的状态。
- 注意语境搭配:应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是否使用,避免生搬硬套。
四、总结
“强弩之末”是一个形象而富有哲理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发展到顶点后开始衰退的状态。它不仅具有文学色彩,也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表达对形势、状态和趋势的看法。掌握其正确含义和使用方式,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精准度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