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以意思和来源是什么】“得以”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书面语中,表达一种“能够、可以”的含义。在日常交流中,“得以”并不常见,但在正式或书面语境中使用较多。本文将对“得以”的意思、用法及来源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得以”一词源自古代汉语,表示“能够、可以”,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状态或结果的实现。它强调的是在某种条件下,某事得以完成或存在。例如:“经过努力,他得以成功。”这句话中的“得以”表示他在努力之后终于实现了目标。
“得以”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语气较为庄重。与现代口语中的“能”、“可以”相比,“得以”更具书面色彩,常用于文章、报告、公文等正式文本中。
其语法结构一般为“得以 + 动词/形容词”,如“得以实现”、“得以解决”。
二、表格:“得以”意思与来源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得以 |
拼音 | dé yǐ |
基本意思 | 表示“能够、可以”,强调在某种条件下实现某种结果 |
词性 | 助动词(常用于书面语) |
常用搭配 | 得以实现、得以解决、得以完成、得以发展 |
使用场景 | 正式场合、书面语、公文、文章等 |
来源 | 源自古代汉语,常见于古文及现代书面语中 |
与“能”、“可以”的区别 | “得以”更正式,强调条件下的实现;“能”、“可以”更口语化,表达能力或可能性 |
例句 | 经过多次尝试,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
三、结语
“得以”作为汉语中一个具有书面色彩的词语,虽不常出现在日常对话中,但在正式写作中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了解其含义与来源,有助于我们在写作中更准确地使用该词,提升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