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晨昏定省的意思】“晨昏定省”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儒家孝道文化,常用于表达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与照顾。这个词语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对家庭伦理的重视。
为了更好地理解“晨昏定省”的含义和用法,以下将从释义、出处、用法及现代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词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晨昏定省 |
拼音 | chén hūn dìng shěng |
含义 | 指子女在早晨和晚上向父母问安、问候,表示尊敬与关心。后引申为对长辈的日常照料与孝顺。 |
出处 | 出自《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晨昏定省”最早见于《礼记》,是古代礼仪制度的一部分。其中“晨省”指早上问候父母,“昏定”指晚上安置父母休息。这一行为不仅是对父母的尊重,也是子女尽孝的具体表现。
随着时间推移,“晨昏定省”逐渐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孝顺的重要标准之一,尤其在儒家思想影响下,被视为一种道德规范。
三、词语用法与示例
用法 | 示例 |
作谓语 | 他每天都会按时回家,晨昏定省,从不缺席。 |
作宾语 | 父母年迈,子女应多行晨昏定省之礼。 |
作状语 | 子女应晨昏定省,以报父母养育之恩。 |
四、现代意义与应用
在现代社会,“晨昏定省”虽然不再严格遵循古代的仪式,但其精神内核依然被广泛传承。它强调的是对家人的关心与陪伴,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人们更应注重与父母的情感交流。
此外,这一词语也常用于文学作品、教育材料中,作为弘扬孝道文化的象征。
五、总结
“晨昏定省”不仅是古代孝道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华文化中尊老爱幼精神的象征。通过了解这一词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观念,并在现代生活中加以实践。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晨昏定省 |
含义 | 指子女早晚问候父母,表达孝心 |
出处 | 《礼记·曲礼上》 |
用法 | 谓语、宾语、状语 |
现代意义 | 弘扬孝道,关注家庭关系 |
文化价值 | 体现儒家孝道思想,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晨昏定省”这一词语的文化背景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