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原文是什么】“草船借箭”是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出自第四十六回。这个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如何在没有实际箭矢的情况下,利用曹操的疑兵之计,成功“借”到十万支箭,展现了他过人的智慧和胆识。
一、故事简介(总结)
“草船借箭”发生在赤壁之战期间,周瑜为了为难诸葛亮,故意让他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自信满满地表示三天即可完成。他利用大雾天气,命令二十艘草船靠近曹军水寨,并让士兵擂鼓呐喊,制造进攻假象。曹操因雾气弥漫、无法辨别敌情,下令弓箭手万箭齐发。结果,箭矢纷纷射入草船,最终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便“借”得了十万支箭。
二、原文节选(简要)
> “孔明曰:‘吾自去安排,汝只管看他。’……是夜大雾,孔明令二十只草船,两边各束草把千个,引船望北岸而行。……操闻鼓声,急令弓弩手乱箭射之。箭如雨下,尽落草船之上。……亮乃取箭数万,得胜而归。”
三、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故事出处 |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
主角 | 诸葛亮、曹操、周瑜 |
时间背景 | 赤壁之战期间 |
核心事件 | 诸葛亮利用草船“借”箭 |
智慧体现 | 借助天时(大雾)、心理战、策略运用 |
结果 | 成功获得十万支箭,赢得周瑜赞赏 |
历史真实性 | 属于小说虚构情节,正史中并无此事件 |
四、总结
“草船借箭”虽然并非真实历史事件,但它生动地展现了诸葛亮的机智与谋略,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故事之一。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能看到古代战争中的策略运用,也能感受到文学创作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升华。这一典故至今仍被广泛引用,用以形容“巧妙利用条件达成目的”的智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