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水车薪的薪的意思杯水车薪是什么意思】“杯水车薪”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力量或资源非常有限,无法解决大问题。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尽心上》,原文为:“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得之,虽未尝有,亦可以为养也。今之为仁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后人将其中的比喻浓缩为“杯水车薪”,用来表达小量的资源难以应对大的需求。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杯水 | 指一小杯水,象征微不足道的力量或资源。 |
车薪 | 指装满一车的柴火,比喻巨大的需求或问题。 |
杯水车薪 | 比喻力量或资源极其有限,无法解决大的问题。 |
二、成语出处与用法
- 出处:《孟子·尽心上》
- 现代用法:多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提供的帮助、资源太少,不足以解决问题。
- 示例:
- 他只给了我们一点钱,简直是杯水车薪,根本帮不上忙。
- 这点捐款对灾区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还需要更多援助。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常见误用 | 正确理解 |
认为“杯水车薪”是褒义词 | 实际是贬义词,强调力量不足 |
把“杯水车薪”用于形容努力 | 应用于形容资源或能力不足,而非努力程度 |
误用为“微不足道” | “杯水车薪”更强调对比(小 vs 大),而“微不足道”更强调无足轻重 |
四、总结
“杯水车薪”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通过“一杯水”和“一车柴”的对比,表达了资源与需求之间的巨大差距。在日常使用中,应注意其语义偏向和适用场景,避免误用。理解这一成语不仅有助于语言表达,也能更好地把握中文文化中的比喻艺术。
关键词:杯水车薪、薪的意思、成语解释、汉语文化、成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