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行政区划代码】全国行政区划代码是国家为了统一管理行政区域、方便数据统计与信息交流而设立的一套标准化编码体系。这套代码不仅用于政府内部的行政管理,也在社会经济统计、人口普查、户籍管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并掌握全国行政区划代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行政区域的划分结构和层级关系。
行政区划代码通常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代表省级行政区(如北京市为11,广东省为44),中间两位代表地级市或地区(如广州市为4401),后两位代表县级行政区(如广州市越秀区为440104)。这种编码方式具有唯一性、规范性和可扩展性,便于信息系统的整合与使用。
以下是对部分省级行政区及其下属地级市和县级行政区的行政区划代码进行的简要总结:
省级行政区 | 代码 | 地级市及地区 | 县级行政区举例 |
北京市 | 11 | 北京市 | 东城区(110101) |
上海市 | 31 | 上海市 | 黄浦区(310101) |
广东省 | 44 | 广州市 | 越秀区(440104) |
河南省 | 41 | 郑州市 | 金水区(410105) |
四川省 | 51 | 成都市 | 武侯区(510107) |
江苏省 | 32 | 南京市 | 秦淮区(320104) |
浙江省 | 33 | 杭州市 | 拱墅区(330105) |
山东省 | 37 | 济南市 | 历下区(370105) |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部分地区的代码可能会发生变更。因此,在使用时应参考最新的官方发布信息,以确保准确性。
总之,全国行政区划代码是国家行政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治理效率、推动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这些代码,可以更清晰地把握我国行政区域的分布与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