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兔放鹰出处于哪里】“见兔放鹰”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意思是看到兔子就放出猎鹰去捕捉,比喻有目标地采取行动。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来形容人做事有针对性、果断迅速。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它的出处,下面我们将从来源、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见兔放鹰”的来源
“见兔放鹰”最早出自《战国策·齐策》。原文为:
>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犹未迟也。”
虽然这段话中并没有直接出现“见兔放鹰”,但后人根据其语义引申出了“见兔放鹰”的说法,意指一旦发现目标(如兔子),立即采取行动(如放出猎鹰)去捕获。
后来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也有类似表达:“见兔而放鹰,见鹿而追马。”这进一步说明了“见兔放鹰”是古代用于描述迅速反应、抓住机会的表达方式。
二、成语含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见兔放鹰 |
拼音 | jiàn tù fàng yīng |
含义 | 比喻看到目标或机会就立刻采取行动,不拖延 |
类型 | 成语/谚语 |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人果断、机敏、善于把握时机 |
三、成语用法举例
例子 | 解释 |
他一听说有投资机会,就见兔放鹰,马上联系了对方。 | 表示他迅速抓住了机会,没有犹豫。 |
她见兔放鹰,立刻报名参加了比赛。 | 强调她行动迅速,抓住了机会。 |
这个计划就是见兔放鹰,趁势而上。 | 表示策略是利用现有条件快速推进。 |
四、成语与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见兔放鹰”的关系 |
亡羊补牢 | 在损失后及时补救 | 强调及时行动,但偏向事后 |
知难而进 | 面对困难仍继续前进 | 更强调勇气而非时机 |
见机行事 | 根据情况灵活应对 | 与“见兔放鹰”有相似之处,但更强调灵活 |
五、总结
“见兔放鹰”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典籍,虽未在早期文献中明确出现,但其含义和使用方式早已深入人心。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行动力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因时制宜、见机而动”的智慧。
在现代汉语中,“见兔放鹰”被广泛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机会时的果断行为,适用于工作、学习、生活等多个领域。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战国策》《史记》等古代文献 |
含义 | 看到目标立即行动,果断迅速 |
用法 | 描述人果断、善抓机遇 |
适用场景 | 工作、生活、决策等 |
相关成语 | 亡羊补牢、见机行事、知难而进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见兔放鹰”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