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犯我强汉者】“明犯我强汉者”这句话源自《汉书·陈汤传》,原句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表达了对侵犯汉朝疆域和尊严的敌人的坚决态度。在历史语境中,它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体现了古代中国面对外敌时的不屈意志和民族气节。
一、
“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出自西汉名将陈汤之口,是他在击败匈奴郅支单于后所言。这句话强调了对侵犯国家利益者的坚决打击,无论对方身处何地,都必须受到惩罚。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不仅是军事上的宣言,更是政治和文化的象征。
该句话反映了汉朝在强盛时期对外敌的强硬立场,也体现了汉民族的自信与尊严。随着时间推移,这句话逐渐成为中华文化中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引用和传承。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汉书·陈汤传》 |
原文 |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
提出者 | 西汉将领陈汤 |
背景 | 汉朝强盛时期,陈汤击败匈奴郅支单于后所言 |
含义 | 对侵犯汉朝疆域和尊严的敌人,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要追杀到底 |
历史意义 | 表达了汉朝对外敌的强硬态度,体现民族气节与自信 |
文化影响 | 成为中华文化中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常被引用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表达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决心 |
三、结语
“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不仅仅是一句历史名言,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外来侵略或挑衅时,应保持坚定的态度和不屈的精神。虽然时代变迁,但这种捍卫国家尊严的信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和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