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逸恶劳意思解释】“好逸恶劳”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喜欢安逸、舒适的生活,而厌恶劳动和辛苦的工作。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不思进取、只图享乐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好逸恶劳”往往与懒惰、缺乏责任感等负面特质联系在一起。它强调的是对劳动的排斥和对安逸生活的追求,这种态度容易导致个人能力退化、社会贡献不足等问题。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用法 |
好逸恶劳 | hào yì è láo | 喜欢安逸,厌恶劳动 | 多用于批评或教育语境中 |
二、出处与来源
“好逸恶劳”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人之性也,好逸恶劳。”意思是人的本性是喜欢安逸,讨厌劳动。这句话反映了古代对人性的一种观察,也揭示了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懒惰成性、贪图安逸、好吃懒做 |
反义词 | 勤奋努力、吃苦耐劳、任劳任怨 |
四、使用场景举例
1. 教育场合:老师批评学生上课不专心、课后不复习,常说:“你这样好逸恶劳,将来怎么成才?”
2. 职场环境:领导指出员工工作态度消极,不愿承担任务,说:“你要改掉好逸恶劳的毛病。”
3. 家庭关系:家长教育孩子要勤劳,不要只想着玩乐:“别整天好逸恶劳,要学会独立。”
五、总结
“好逸恶劳”是一个带有明显贬义色彩的成语,用来描述那些不喜欢劳动、只追求享乐的人。在现代社会中,尽管物质条件改善,但勤奋、努力仍然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警惕“好逸恶劳”的思想,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通过理解并正确使用“好逸恶劳”,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因懒惰而错失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