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古稀的意思是什么】“年逾古稀”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年龄已经超过了七十岁。这个词语源于古代对人生阶段的划分,其中“古稀”指的是七十岁,而“逾”则是“超过”的意思。因此,“年逾古稀”可以理解为“年纪已经超过七十岁”。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常用于描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生活状态或社会角色,带有一定的敬意和感慨之情。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来源 |
年逾古稀 | 年纪已经超过七十岁 | 出自《礼记·曲礼上》:“七十曰‘老’,谓之‘古稀’。” |
二、相关词汇对比
词语 | 含义 | 适用范围 |
古稀 | 七十岁 | 专指七十岁 |
老人 | 年龄较大的人 | 泛指老年人 |
高龄 | 年龄非常大 | 通常指八九十岁以上 |
垂暮之年 | 指晚年、老年 | 强调人生的后期阶段 |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家庭场合:
“爷爷年逾古稀,但身体依然硬朗,经常去公园打太极。”
2. 新闻报道:
“这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坚持每天读书看报,精神矍铄。”
3. 文学作品:
“他虽年逾古稀,却仍心怀壮志,立志写一部关于家乡历史的书。”
四、文化背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七十岁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年龄节点。古人认为“七十而从心所欲”,意味着到了这个年纪,人生阅历丰富,思想成熟,能够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因此,“古稀”不仅是年龄的标志,也象征着智慧与从容。
五、总结
“年逾古稀”是一个表达年龄超过七十岁的成语,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敬意。它不仅用于描述个人的年龄,还常常用于表达对长者的尊重和对人生阶段的感慨。通过了解这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中的传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