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熟能详的意思是什么】“耳熟能详”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对某件事物非常熟悉,甚至能够详细说出相关内容。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这个成语使用频率较高,但很多人对其具体含义和用法并不完全清楚。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耳熟能详 | 指听到的次数多了,耳朵都听熟了,形容对某事非常熟悉,能详细地说出相关内容。 |
出处:该成语最早见于《旧唐书·李商隐传》:“其文章多近于俚俗,而人多耳熟能详。”
近义词:耳闻目睹、烂熟于心、如数家珍
反义词:一无所知、茫然不知、生疏未识
二、用法解析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对某事非常熟悉 | 这首诗我从小就读过,可以说是耳熟能详。 |
表达对某个事件或人物了解深入 | 对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他可以说是耳熟能详。 |
强调信息传播广泛 | 这个消息已经耳熟能详,大家都知道了。 |
三、常见误区
1. 误用为“听得太多”:虽然“耳熟”确实有“听得多”的意思,但“耳熟能详”更强调“熟悉程度”,而不是单纯地“听得多”。
2. 语义混淆:与“耳闻目睹”容易混淆,后者强调亲自听到和看到,而“耳熟能详”更侧重于熟悉度。
3. 口语化使用:在正式写作中应避免过度口语化,如“这个我知道得耳熟能详”这类表达不够规范。
四、总结
“耳熟能详”是一个表示熟悉程度较高的成语,适用于描述对某种知识、事件或人物的深入了解。它不仅表达了“听到多次”的意思,更强调了“熟悉到可以详细说明”的程度。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与其他类似成语混淆。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耳熟能详 |
含义 | 听得多了,耳朵都听熟了,形容非常熟悉 |
出处 | 《旧唐书·李商隐传》 |
近义词 | 耳闻目睹、烂熟于心 |
反义词 | 一无所知、茫然不知 |
常见用法 | 描述熟悉程度、强调信息传播广 |
注意事项 | 避免误用、注意语境、区分近义词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耳熟能详”不仅是语言中的常用表达,也是学习和运用中文时需要掌握的重要词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