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手顿足什么意思】“捶手顿足”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情绪激动时做出的一些肢体动作。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尤其在表达愤怒、懊恼或着急等情绪时较为常见。
下面将从字面意思、引申含义、使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含义和用法。
一、
“捶手顿足”由“捶手”和“顿足”两个动作组成,分别指用手拍打手掌和用力跺脚。这两个动作通常出现在人情绪激动的场合,如愤怒、懊恼、焦急、无奈等情况下。
该成语多用于形容人因事情不如意而表现出的强烈情绪反应,带有较强的夸张和形象化色彩。虽然它不是正式书面语中的常用词,但在口语和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
此外,“捶手顿足”也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的无能为力,表达一种无奈的情绪状态。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捶手顿足 |
字面意思 | 捶打双手,跺脚 |
引申含义 | 形容情绪激动时的肢体动作,多表示愤怒、懊恼、着急或无奈 |
使用场景 | 日常口语、文学作品、戏剧表演等 |
情绪类型 | 愤怒、懊恼、着急、无奈 |
是否书面语 | 非正式,偏向口语 |
同义表达 | 火冒三丈、气急败坏、捶胸顿足(近义) |
反义表达 | 心平气和、冷静沉着 |
例句 | 他听到消息后,捶手顿足,懊悔不已。 |
三、小结
“捶手顿足”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通过简单的动作描写传达出人物复杂的情绪状态。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表达更加丰富和真实。
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式场合中应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但在轻松或文学性的语境中,“捶手顿足”是一个非常贴切且富有表现力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