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一枝千滴泪的典故】“斑竹一枝千滴泪”出自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著名传说,常与湘妃竹(即斑竹)的故事相关联。这一典故承载着深厚的情感色彩和历史背景,是古代文人常用以寄托哀思、表达忠贞爱情或悲悯情怀的意象。
一、典故来源
相传在远古时期,舜帝南巡时去世于苍梧之野(今湖南一带)。他的两位妃子——娥皇和女英,悲痛欲绝,追随至湘水边,哭至泪尽,最终泪尽而亡。她们的眼泪洒落在竹林中,使竹子染上了斑驳的痕迹,从此这种竹子被称为“斑竹”或“湘妃竹”。
后人便用“斑竹一枝千滴泪”来形容深切的哀思与无尽的悲伤,也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二、文化意义
- 情感象征:代表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对爱情的执着。
- 文学意象:常被诗人用来表达哀愁、离别、悼念等情感。
- 历史传承: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君主、爱情、忠义的重视。
三、常见引用
文学作品 | 作者 | 引用句子 | 出处 |
《楚辞》 | 屈原 |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 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
《红楼梦》 | 曹雪芹 |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 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思念 |
《长恨歌》 | 白居易 |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 表达对爱情的哀怨 |
《诗经》 | 无名氏 |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表达内心痛苦 |
四、现代应用
在当代文学、影视作品、音乐创作中,“斑竹一枝千滴泪”仍被频繁引用,用以渲染悲剧氛围或强化情感张力。例如:
- 影视剧如《甄嬛传》《琅琊榜》中常出现类似意象。
- 歌曲歌词中也有“斑竹泪”“湘妃竹”等词句,增强诗意与画面感。
五、总结
“斑竹一枝千滴泪”不仅是一个关于爱情与哀思的美丽传说,更是中华文化中情感表达的重要符号。它跨越千年,依然在文学与艺术中焕发着生命力,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缅怀过往的桥梁。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典故名称 | 斑竹一枝千滴泪 |
来源 | 舜帝与湘妃的传说 |
意象 | 泪水染竹,象征哀思与忠贞 |
文化意义 | 情感象征、文学意象、历史传承 |
常见引用 | 《楚辞》《红楼梦》《长恨歌》等 |
现代应用 | 文学、影视、音乐中广泛使用 |
总结 | 跨越千年的文化符号,承载深厚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