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逞怒意思和来源是什么】“逞怒”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一些古文或特定语境中可能会出现。它由“逞”和“怒”两个字组成,分别有其独立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则形成一个具有特定语义的词语。
一、总结
“逞怒”一词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表示“发泄愤怒”或“故意显示愤怒”的意思。它的使用较为少见,多用于描述人物情绪的外在表现或行为方式。从来源来看,“逞怒”属于文言词汇,常见于古代典籍或诗词中,体现古人对情绪表达的一种描述方式。
二、详细解析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逞怒”意为“发泄愤怒”或“故意表现出愤怒”。 |
结构分析 | - 逞:有“施展、表现、满足”之意。 - 怒:指“愤怒、恼怒”。 合起来即“表现愤怒”或“发泄愤怒”。 |
使用场景 | 多见于古代文学作品、历史记载或诗词中,用于描写人物情绪状态。 |
来源 | 属于文言词汇,常见于《左传》《史记》等古典文献,也见于唐宋诗词中。 |
现代用法 |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作为书面语或古文研究中的术语。 |
近义词 | 愤怒、发怒、暴怒、怒气冲天等。 |
反义词 | 忍耐、克制、冷静、平和等。 |
三、来源与例句
“逞怒”一词最早见于古代典籍,如《左传·僖公十五年》中提到:“晋侯怒,欲逞怒于秦。”意思是晋国君主因不满秦国的行为而想发泄愤怒。此外,在唐诗中也有类似用法,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未直接出现“逞怒”,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愤怒情绪。
四、总结
“逞怒”是一个带有浓厚文言色彩的词语,主要表示“发泄愤怒”或“故意表现出愤怒”。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使用,但在古文阅读或文学研究中仍有一定价值。理解这一词语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古代文献中人物情绪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