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手旁观是什么意思】“袖手旁观”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面对某件事情时,不主动参与、不采取行动,只是站在一旁观看或等待事态发展。这个成语常带有批评的意味,表示对他人困境或问题漠不关心。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袖手旁观 |
拼音 | xiù shǒu páng guān |
出处 | 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侯与秦伯战于韩原,晋师败绩,晋侯曰:‘吾不欲战也,而秦人强之,是吾之过也。’于是退而告于太庙,以告其祖。秦人闻之,亦退。”后世引申为“袖手旁观”。 |
含义 | 指对发生的事情不加干预,只在一旁观看。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缺乏责任感或同情心。 |
近义词 | 袖手旁观、冷眼旁观、坐视不管 |
反义词 | 积极参与、挺身而出、奋勇向前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工作场合 | 在同事遇到困难时,他总是袖手旁观,从不提供帮助。 |
家庭关系 | 父母吵架时,孩子选择袖手旁观,不敢插话。 |
社会现象 | 面对社会不公,有些人却袖手旁观,不愿发声。 |
三、延伸理解
“袖手旁观”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不伸手”,更是一种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体现。它反映了一个人是否具备责任感、同理心以及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在现代社会中,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勇于担当,比“袖手旁观”更有价值。
四、总结
“袖手旁观”是一个具有明显情感色彩的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对他人困境漠不关心、不作为的人。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更加关注他人、积极行动,避免成为冷漠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