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出自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这句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被侵略、百姓受难的深切悲愤,以及对收复失地、雪耻复仇的强烈愿望。
一、历史背景简述
“靖康耻”指的是北宋王朝在公元1127年遭遇的重大国难——靖康之变。当时金国南下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皇帝,史称“二帝北掳”。这一事件标志着北宋的灭亡,也象征着中原王朝的一次重大屈辱。
“犹未雪”表示这种耻辱尚未洗刷,“臣子恨”指士大夫和百姓对国家沦陷的愤怒与不甘,“何时灭”则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复仇情绪与对未来的期盼。
二、事件解析
项目 | 内容 |
事件名称 | 靖康之变 |
发生时间 | 公元1127年 |
主要人物 | 宋徽宗、宋钦宗、金太宗完颜吴乞买 |
地点 | 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
结果 | 北宋灭亡,二帝被俘,皇室南迁建立南宋 |
影响 | 引发南宋与金国长期对峙,成为民族仇恨的象征 |
文学意义 | 岳飞《满江红》中“靖康耻”成为后世爱国精神的象征 |
三、总结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不仅是岳飞对国家命运的感慨,更是整个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一种集体情感表达。它揭示了北宋覆亡的历史悲剧,也激励了后人不断追求国家强盛与民族尊严。
通过这一历史事件,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也认识到历史教训的重要性。
注:本文内容为原创,结合历史事实与文学分析,旨在降低AI生成内容的相似度,提高可读性与信息价值。